1分快31分快3全天精准计划-战国风云03 魏斯如何把魏氏发展为跨国企业?
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1分快31分快3全天精准计划 > 新闻动态 > 战国风云03 魏斯如何把魏氏发展为跨国企业?
战国风云03 魏斯如何把魏氏发展为跨国企业?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7:40    点击次数:140

魏于是始大于三晋,诸侯莫能与之争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第一卷

图片

(图:魏斯魏文侯)

魏斯,即魏文侯,是前文所提到的魏桓子之孙。出生于公元前472年,公元前445年继位,死于公元前396年——在位的时间有点长(将近50年),不过魏斯不像周威烈王那样占着茅坑不拉屎,他这一生做了不少事,其中最令人称道的是在他的领导下,魏氏由一个家族企业变成了跨国公司,变成了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。

公元前458年,智瑶在蓝台宴席上侮辱韩康子主仆的事魏斯没有亲见,不过后来肯定听说了一些。这件事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——这个世界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,在这个世界上,要生存,就必须要有实力。那么,如何才能提升实力?

“一屋不扫,何以扫天下?”在任何社会,想要治理好一个国家,令国家的实力得以提升,国家领导人的个人修养都至关重要。所以,我们就从魏斯的个人修养谈起。

在乐羊攻取中山国之后,魏斯与群臣大摆酒席庆贺。或许是因为太高兴了,魏斯一时喝高,便有些得意忘形,问当时在座的臣子说:“你们觉得,我是一个怎样的君主?”

能够坐在这里与魏斯喝酒的,基本上都是千锤百炼出来的人精。魏斯现在给了他们拍马屁的机会,他们还不赶紧抓住机会,使尽浑身解数来拍魏斯的马屁?只有任座那愣头青,不拍魏斯马屁也就算了,竟然还不给魏斯面子,当着大家的面数落魏斯,说:“国君您得了中山国,不用来封您的弟弟,却封给自己的儿子,这算什么仁德君主!”

图片

(图:魏文侯老师卜子夏)

任座这小子简直是找抽,太不解风情。魏斯当时就勃然大怒,恨不得把他大卸八块。没想到他这时候却又变机灵了,赶紧逃离宴席。魏斯哭笑不得,只好接着问翟璜,翟璜回答说:“您是仁德君主。”魏斯问:“你何以知道?”翟璜说:“臣下听说国君仁德,他的臣子就敢直言。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,因此我知道您是仁德君主。”

经翟璜这么一说,魏斯马上意识到自己刚才失态了,于是派翟璜去追任座回来,还亲自下殿堂去迎接,奉为上客。在这件事情中,一方面说明了翟璜是个人才,很会说话;另一方面则说明了魏斯是一位知错能改的君主。如果魏斯不具备宽大的胸襟,即便翟璜再能说,也不过是对牛弹琴。

还有一次,魏斯与田子方一边喝酒,一边听音乐。听着,听着,魏斯发现有些不对——今天这音乐的音准不协调啊!魏斯感到奇怪,对田子方说:“是编钟的乐声不协调吗?左边高了。”田子方听到这话,笑而不答。

魏斯更纳闷了,问:“你笑什么?”田子方说:“臣下听说,国君懂得任用乐官,不必懂得乐音。现在国君您精通音乐,我担心您会疏忽了任用官员的职责。”魏斯恍然大悟,原来田子方是想借机对自己提批评意见。于是魏斯欣然接受,说:“你说得对。”

田子方批评得对啊,当领导的,不仅要有宽阔的胸襟,能够听取不同的意见,而且还要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,提纲挈领抓大放小,不可玩物丧志。毕竟,人的精力是有限的。

这就是魏斯,一个具有宽阔胸襟,能够虚心听取不同意见的人。不仅如此,魏斯还是一个善于造势、敬贤爱才,知人善任的人。

图片

(图:西门豹治邺)

古话说,得民心者得天下,水能载舟亦能覆舟。没有民心民意作为基础,想提升国家实力,那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。那么,魏斯是如何树立正面形象,凝聚人心的呢?他做法太多,我们不一一枚举,讲个小故事吧,大家看完后,或许就能明白魏斯是怎样做到的。

话说有一天,天降瓢泼大雨,魏斯与众家臣无所事事,便在一起喝酒。当大家喝得正高兴时,魏斯突然想起之前与一个山野村夫约好了今天要一起去打猎。于是,魏斯马上扔下酒杯,命人驾着马车亲自前去山野通知那个村夫,今天的打猎暂时取消。

通知山野村夫取消打猎,本来随便派个人去就可以了,但魏斯为什么要亲自去?大家想想就明白了,魏斯这是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,树立正面形象,凝聚人心,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。

提升实力,除了树立形象凝聚人心,还要懂得搜罗人才,为己所用。综合国力的竞争,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。提升国家实力,关键也是人才。美国之所以强大,关键原因其实就在这里。魏斯很清楚人才对提升国家实力的重要性,所以,魏斯上台之后,便着力搜罗天下人才。

搜罗人才并非易事,不是说搜罗就能搜罗得到。刚开始时,由于魏氏势单力薄,有的人才压根就瞧不上魏氏,不愿意去魏家效力,比如卜子夏、田子方、段干木。

这三个人都是当时最有才华,最有名望的顶级人才,是天下人才的领头羊。如果能搞定这三个人,让他们为我所用,那么天下的其他人才自然就会有样学样,投奔到魏斯这儿来。“擒贼先擒王”的道理,不仅适用于战争,也适用于对人才的搜罗。

卜子夏是孔子的优秀学生,当世大儒。老爷子确实了不起,不仅学问高,而且懂保养,九十多岁的人了,依然龙精虎猛。不过人活得老有时候不一定是好事,卜子夏的儿子不久前熬不过他老爹,一蹬脚去世了,卜子夏白发人送黑发人,伤心欲绝,哭得昏天暗地,连眼睛都哭瞎了。

如此一来就更难办了,卜子夏本来就瞧不起魏氏,他的老师孔子又曾告诫过他:“女(笔者注:汝)为君子儒,无为小人儒。”所以卜子夏很是清高。如今他还死了儿子,哭瞎双眼,请他出山岂不难上加难?不过魏斯并不死心,他亲自到卜子夏家里去嘘寒问暖,顺便还拜卜子夏为师。

魏斯当时虽然还不是帝王,但怎么说也算是魏家的一家之主。他能放下身段拜卜子夏为师,这对卜子夏来说是莫大的荣耀。因此,卜子夏终于被魏斯的诚意感动了,答应魏斯出山,到河西讲学。

田子方是卜子夏的学生,魏斯拜卜子夏为师,与田子方自然就成了师兄弟。田子方虽然道德文章闻名于诸侯,但为人爽快,容易交流,魏斯又经常有事没事找他喝喝小酒聊聊天,一来二往,二人逐渐热络起来,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。后来,魏斯也拜田子方为师,他们之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。

至于段干木,他名气很大,同时也清高的离谱——段干木比卜子夏老爷子还清高。我时常想,有学问的人是不是本性都清高呢?还是说有学问的人都喜欢把清高当作标签?

言归正传。对于段干木,魏斯其实并不十分熟悉。只是人家名声在外,而魏斯又需要扮演求贤若渴的角色,所以只能装孙子,不断地去求段干木。然而令魏斯很没面子的是,每次他登门拜访,段干木都以尊从“不为臣不见诸侯”的狗屁古训,故意躲起来不肯见魏斯。有天夜里,魏斯再次登门拜请段干木,结果段干木竟然宁愿半夜翻墙逃走,也不肯见魏斯一面。

图片

(图:吴起奔魏)

没办法,魏斯只好出绝招了。每次乘车经过段干木家门口,都要站在车前,对着段干木的家门毕恭毕敬地鞠躬致敬,特别是路上人多的时候,魏斯的鞠躬致敬更是诚恳无比。

段干木是很清高,但他扛不住魏斯的诚恳和殷勤,最后还是答应见魏斯,也成了魏斯的老师。

就这样,天下人才的领头羊卜子夏、田子方、段干木都成了魏斯的老师,成了魏斯的人。因此,魏斯敬贤爱才的美名远播四方,四方的人才纷纷前来投奔。

在投奔而来的众多人才中,有大家所熟悉的李悝、翟璜、乐羊、吴起和西门豹等人。这些人才,有的善于治理国政,有的善于管理地方,有的能征善战。魏斯任用李悝、翟璜为相,乐羊、吴起等为将,让西门豹治邺……有了这些人才辅佐,魏氏不崛起都不行了。

魏斯为何如此安排?这涉及到魏斯对人才的使用的问题。

人们常说,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,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。普通人都不一样,高级人才在个性品质、能力专长等方面就更是千差万别。所以,对人才的使用,要知人善任、不拘一格。而要做到知人善任、不拘一格,就必须对手下的人才要有充分的了解,这是前提。

比如卜子夏、田子方、段干木这三人的威望、道德修养和理论水平都很高,但实际实行能力较弱,魏斯就让他们当顾问(老师);李悝、翟璜、西门豹等实行力强,做事有想法有魄力,魏斯就让他们负责具体行政事务;乐羊、吴起有军事指挥才能,能打胜战,我就让他们去带兵……

特别是对吴起的使用,那更是魏斯在使用人才方面知人善任、不拘一格的铁证,也是魏斯在使用人才方面的得意之笔。

吴起是卫国人,那么他为何要离开祖国,来到魏国投靠魏文侯呢?咱们下次再聊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